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简介(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生活百科网导读:下面是小编coco整理的关于:“”的相关资讯!
导读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依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简介,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欢迎观看本篇文章,小依依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简介,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爱提问的学生
2、1942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上,袁隆平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思考,喜欢提问。
3、一节数学课,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乘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同号相乘的数取“”号,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也就是说,正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也是正数。”
4、袁隆平一边听一边想。正数乘以正数很好理解。当你乘一个负数时,你必须得到一个正数。为什么?然后他问:“老师,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是正数?”袁隆平虽然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让他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
5、有一次,老师讲了一个世界难题:一个角不能分成三等分。袁隆平觉得很难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应该分成三等份,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每份分成30度。不合适吗?但是老师说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就是不能分成三等份。
6、为什么一个角不能分成三部分?袁隆平觉得这里面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他自己也想不到,老师也没有把道理讲清楚,心里留下一个大疙瘩。
7、这些留在脑海里的疑惑,其实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迹象。他对抽象概念产生了兴趣,动脑子思考,求知欲很强,这让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8、赢得冠军
9、1947年6月,湖北省召开全省运动会。袁隆平很喜欢游泳,就给体育老师报了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看了看他,摇摇头说:“你太小了,体力不够,做不了!”不服气,他想:他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亡的路上,由水路来到重庆。有一天,他不小心被四哥隆德推到水里,差点淹死。幸运的是,他被一个老船夫救了,救了他一命。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这样我将来就可以救人了。
10、9岁的时候,我逃到了重庆。每年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搏击嘉陵江,横渡长江。因此,他想尝试正式比赛。
11、初赛当天上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初选的10多名学生每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池。袁隆平还偷偷跳上了最后一个和他一起去的学生的自行车架。到了赛前场地,周老师找到他,笑着对他说:既然你来了,就试试吧!
12、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在汉口的预赛中获得了1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两项一等奖,而其他同学的名字都叫孙山。接下来,袁隆平获得湖北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到母校,袁隆平受到了热烈欢迎。学生们在校门口把他捡了起来,扔了他很多次。
13、荔枝学农
14、高中毕业后,你会报考哪所大学?这个问题成为袁隆平家人争论的焦点。当时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科长袁兴烈的父亲希望袁隆平自己考上南京重点大学,将来学业有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15、19岁的袁隆平有自己的主见。他想:第一,父亲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希望他能升官发财。袁隆平对此毫无兴趣。第二,我想去重庆读书。抗战时期的“首都文化”很吸引他。春秋八年的山居生活,让他有了很深的感触。第三,在小学阶段,当他参观了一次园艺场,他开始对生机勃勃的花,草,水果,树木和樟宜感兴趣
16、善良的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龙平,你要认真考虑你父亲的意见。”当然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一个有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性格。既然他儿子决心学农业,他提出任何反对意见都不好。就这样,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并通过了四川重庆的祥辉学院农业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业门”。
17、接受任务
18、1953年夏天,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和其他学生一样,袁隆平面临着毕业分配的选择。7月下旬,学校在礼堂召开分配动员会,号召毕业生:服从统一分配,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袁隆平和每一个毕业生一样,面临着一场考验和激烈的思想斗争:希望自己能留在重庆做科研。但是,祖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推广农业技术,需要一大批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到教学岗位上去,教书育人,把他们的知识传播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20、他想:我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我亲眼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在等着做。尽管有许多困难,国家仍然花了很多钱来建造校舍和培养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传授知识和培养自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去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不服从统一分配。
21、他想起了自己动荡不安的童年,目睹和经历了敌机狂轰滥炸我们国家和同胞的惨烈场景。这不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强大的祖国吗?他看到抗战时期的一代青年,带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和紧迫感,奔赴抗战前线,这是保卫祖国的需要。今天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服从统一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建设强大祖国的迫切需要。
22、袁隆平经过思考,向学校提交了服从统一分配的决议。在学校的统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然后被派到偏远湘西雪峰山脚下的湖南安江农业学校任教。
23、俄语老师
24、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别母校西南农学院,走进安江农校校园,开始了他长达18年的教学生涯。
25、第一学期,由于缺少俄语老师,学校分配他在文史教研组教俄语。性格随和的袁隆平虽然专业不对,但还是听从了学校的安排,愉快地成为了一名俄语老师。他认为这是他教学生涯的开始,他必须开个好头。他没有因为学校缺少俄语老师而“凑数”,而是把这当成了学习的好机会。
26、有一次,文史教研组晚上开会,他忘了参加。第二天,教研组组长李继纯老师问他:“小源,昨晚你在哪里开会?”这时,袁隆平恍然大悟,他如实告诉教研组长:“对不起,李老师。我备课之后,就去看了一堆外国杂志!”他总是这样。他一进入书里,就忘记了其他的事情。
27、直到他准备好上课,他才走上讲台。从教授俄语字母发音的第一课开始,学生们就印象深刻。大家反映,新来的俄语老师“板书清晰,发音准确,口齿清晰,重点突出,生动形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他采取课堂上师生之间用俄语回答简短问题、课后教授俄语歌曲、与苏联同类学校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巩固课堂上所学单词和语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使是不感兴趣的学生
28、为了教学和科研,他不仅努力学习俄语,还自学英语,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长期的坚持,他可以不用字典就能读懂英语和俄语的外文杂志和资料,是全校第一个通过外语考试的专业老师。他经常用自己的观点激励和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外语,多掌握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获取更多知识的窗户,学习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的内容,由生活百科网搜集整理分享。